第5章 张添财的小故事

原来张添财是大兴县的一个小布贩子,自幼父母早亡,六亲无靠,吃百家饭长大,从小就在绸布庄当伙计。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一步一步熬到了绸布庄的二掌柜。

有了点积蓄,跟东家辞了差事,盘了个铺子,开了个小绸布铺,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日子开始有了点盼头。

这个绸布生意需要经常出去进货,一趟来回总要个把月,店里雇个小伙计帮着打理,如此忙活了几年,也没顾得上讨个老婆,现如今总算积累起了一点家业,年龄也到了不惑之年了。

手头宽裕了,就想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就拜托王媒婆给自己找个老婆。

像他这种条件找个黄花大闺女确实不太容易了,他自己也有自知,能找到老婆就行,也不挑。

王媒婆还真给说了门亲,女子叫李如兰,长的好看,身段风流,放到现在来讲那就是妥妥的村花。

虽然是村花,但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个李如兰在及笄那年春天定了一门亲,看了日子,九月初八出嫁。

可定亲刚满月,没等到过门得日子,未婚夫就得了热病一命呜呼了。

在哪个迷信年代,李如兰尅夫的名声就传开了。

尽管李如兰面容姣好,身段婀娜,垂涎的人不少,但还是怕死的人多。

好不容易在二九年华上,嫁了个不信邪的,婚后一年半,丈夫掉河里淹死了,也没留下个一儿半女。

夫家一看这个儿媳妇命太硬,可就不敢留了,再留下去不知道还得尅死谁,弄不好三五年之后就绝户了,宁可舍点小财也得给她退货。

最终两家谈妥,夫家出了二十两银子给她生活,把李如兰送回了娘家,准她改嫁,从此两家再无瓜葛。

如此几年时光,李如兰的爹娘一个接着一个的到那边报到去了。

他那个不务正业的哥哥李大壮,还有那个抠门的嫂子李梁氏,眼里可就容不下她了,一个是不愿养闲人,一个怕被尅,不想紧跟着爹娘的步伐,心里怕。

媒婆王干娘的到来那简首就是天要下雨有人给伞,打瞌睡有人递枕头啊!

再加上张添财小有薄产,起码穿衣扯布有的便宜可占!

李大壮那是一万个同意,当即表态择日不如撞日,当下立刻马上首接吹吹打打把妹妹给送。

他急是怕张添财打听,万一知道李如兰这情况,那还敢要自家这妹子?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要养她一辈子不说,还要担着被尅死的风险。

张添财自小父母双亡,六亲无靠,那也是传说中的命硬之人,倒也不怕。

李如兰也不想每日看哥嫂白眼,双方一拍即合。

看了个日子就把张如兰迎娶过门了。

日子才这么匆匆几年,就发生了这么这么大的事!

这下命理之说有成了市井小民口里热议的谈资,说什么李如兰尅夫,先是尅死了前两个,第三个秋后也得砍头……又说张添财命硬,在被尅死之前先砍了老婆的头……自从那晚听了胡东的描述,朱玉谦总觉得这个无头案蹊跷,也就无心其他案卷,每日上班除了例行公事的复核卷宗就是挥毫泼墨精心绘制他的大作“小鸡啄米戏龟图”,所有的心思都是等这个无头案的卷宗转到大理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五天后的下午,这无头案的卷宗到了朱玉谦的手上。

他迫不及待地翻开卷宗,一目十行迅速过了一遍,与胡东所说基本一致。

朱玉谦既有疑虑,便决定此案驳回,于是把他未竟的“画作”团进废纸篓,奋笔疾书判词:经大理寺详加复核,此案卷所呈证据不足,事实认定存有疑点,诸多细节未能明晰。

案中情节,或有疏漏未察之处,不足以定谳。

且审判过程中,程序或有违合律例之嫌。

故依律驳回,着原审衙门重新审理,另遣大理寺评事朱玉谦专司此案,协同调查审理,务必详究事实,严依律法,以保公正无偏,勿枉勿纵,早日审结定谳,维护司法之公正,彰我朝律法之威严。

朱玉谦就这么给自己派了个活,短途出差,不用每天到大理寺点卯了。

他等散衙前将案卷和照驳批文往司务厅一送,等明日盖好大理寺印章就可以去刑部了。

  • 字号
  • 背景
  •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