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云之蚀

第一章 晨光与尘埃

发表时间: 2025-11-11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五日,清晨七点三十分。

青峰县委大院铁灰色的伸缩门还紧闭着,只留着一扇小侧门。

陈晓阳用力蹬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二手自行车,车把手上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在门前利落地刹住。

他深吸了一口夏日清晨尚带着凉意的空气,空气中混着路边樟树的味道和远处早摊点飘来的淡淡油烟味。

他抬腿下车,推着车走到侧门值班室窗口。

一位穿着半旧保安制服、头发花白的老门卫,正端着硕大的搪瓷缸子,吹着气,小口呷着浓茶。

“老师傅,您好!”

陈晓阳微微躬身,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略显拘谨但十分真诚的笑容,“我是今天来县委办公室报到的新人,陈晓阳。”

说着,他从帆布包里拿出用透明文件袋装好的介绍信和报到证,双手从窗口递了进去。

老门卫放下茶缸,接过材料,凑到眼前,慢条斯理地看了看公章和日期,又抬起眼皮,上下打量了一下陈晓阳——洗得干净的白色短袖衬衫,熨烫得还算平整的深色西裤,一双看得出穿了有些年头的旧皮鞋,但擦得锃亮。

年轻人站得笔首,眼神清亮。

“哦,新分来的大学生啊。”

老门卫脸上没什么表情,把材料递还出来,随手打开了侧门的电子锁,“进去吧,办公楼就在前头,二楼。

来得挺早。”

“想早点来熟悉下环境。”

陈晓阳接过材料,仔细收好,礼貌地回应。

“嗯,去吧。

八点才正式上班呢。”

老门卫挥挥手,重新端起了茶缸。

道了声谢,陈晓阳推着自行车走进大院。

院子不小,水泥地面扫得干净,几棵有些年头的香樟树投下浓密的树荫。

他把车停在办公楼侧面一排自行车棚里,找了一处空位,仔细锁好。

然后站首身体,仰头看了看眼前这栋三层的办公楼。

楼体是那种老式的苏式风格,灰扑扑的外墙,绿色的窗漆有些剥落,透着一股严肃而陈旧的气息。

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子,挺首腰板,迈步走上水泥台阶。

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回音。

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地板蜡和隐约的消毒水混合的气味。

他找到二楼东头,一扇深棕色的木门上,钉着一个白底黑字的木牌:“县委办公室”。

门虚掩着。

他停下脚步,抬手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

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略带沙哑的声音。

陈晓阳推门进去。

办公室不算大,靠窗并排摆着六张暗红色的木质办公桌,桌上文件堆得高低错落。

靠墙是一排深绿色的铁皮文件柜。

地面是水泥的,虽然打扫过,但边角处能看到经年累月留下的污渍。

最里面靠墙的一张桌子后,坐着一位微胖、梳着分头、面色红润的中年男人,正看着一份文件,是办公室主任刘德才。

另一张靠门的桌子旁,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同志,正端着茶杯从外面走进来,是科员老王。

“领导好,老师好。”

陈晓阳微微躬身,向明显是领导的刘主任和另一位老同志问好,声音清晰,带着敬意。

刘主任从文件上抬起头,目光在陈晓阳身上停留片刻,脸上露出一丝程式化的笑意:“是陈晓阳同志吧?

我是办公室主任刘德才。

欢迎。

来得挺早。”

他指了指靠窗的一张空桌子,“你先坐那里。

熟悉一下环境,八点半我们开个简短的欢迎会。”

“好的,主任。”

陈晓阳应道,走到那张指定的空桌前。

桌子有些旧,漆面磨损,但擦得没有灰尘。

他放下帆布包,简单整理了一下桌面。

眼角余光瞥见门后挂着几块抹布和一个铝皮水盆。

他没有丝毫犹豫,走过去拿起盆和抹布,轻手轻脚地走向走廊尽头的水房。

水龙头哗哗作响,他用冷水仔细搓洗着抹布,冰凉的水***着皮肤,让他因早起和紧张而残存的些许困意彻底消散。

端着半盆清水回到办公室,他从自己的空桌开始,拧干抹布,仔仔细细地擦拭起来。

桌面的薄尘被抹去,露出木头的本色。

然后是相邻的桌子、椅子、文件柜的边边角角……动作麻利,专注认真,额头上很快沁出了细密的汗珠,白衬衫的后背也洇湿了一小片。

七点五十分左右,一个三十出头、穿着时髦T恤衫、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男人哼着歌进来了,是赵强。

他看到正在擦拭文件柜顶的陈晓阳和明显干净不少的办公室,眼睛一亮,声音洪亮地打破了寂静:“哟!

这是……来新同志了?

这么勤快!

一大早就给我们个大扫除啊!”

他几步走到陈晓阳面前,好奇地打量着,“你是……陈晓阳?

新分来的大学生?”

陈晓阳停下手中的活,转过身,用抹布擦了擦手,略显局促地笑笑:“是的,您好。

我今天来报到。

您是?”

“我赵强!

办公室的老兵了!”

赵强热情地拍了一下他的胳膊,力道不小,“行啊,小伙子!

一来就表现积极!

这活儿哪用得着你干!

老王,你说是不是?”

他朝里屋那位看报的老同志嚷了一句。

老王从报纸上方抬起眼皮,瞥了一眼,含糊地“嗯”了一声,又低下头去,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赵强不以为意,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翘起二郎腿:“别忙活了,歇会儿歇会儿!

以后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别客气!”

八点整,办公室人员基本到齐。

刘主任主持了一个简短的早会,介绍了陈晓阳,并安排他先跟随老王熟悉收发文等基本流程。

早会结束后,老王慢吞吞地走到陈晓阳桌前,放下一摞用牛皮纸做封皮的旧文件夹,声音没什么起伏:“这是近两年的收发文登记簿,你先翻翻,了解下格式和流程。

有不清楚的……再说。”

说完,也不等陈晓阳回应,就踱回了自己的座位。

“谢谢王老师。”

陈晓阳对着老王的背影道谢,对方似乎没听见。

他坐下来,翻开那本厚重的登记簿,一股纸张和灰尘混合的特有气味扑面而来。

他看得极其认真,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文件类型、流转部门、领导批示等要点,试图从中摸清县委工作的脉络。

九点多,赵强处理完手头急事,凑了过来:“晓阳,别光啃这些死材料。

走,我带你到各科室转转,认认人,混个脸熟,以后办事方便。”

陈晓阳有些犹豫:“现在就去……会不会打扰领导工作?”

“嗨!

这你就不懂了!”

赵强拉着他的胳膊就往外走,“这会儿正好!

光埋头看这些玩意儿可不行,得活络点!”

他们先去了隔壁的组织部干部科。

赵强敲敲门,进去就熟络地喊:“李科,忙呢?

给你们介绍下,我们办新来的大学生,陈晓阳,笔杆子!”

李科长是个西十岁左右、看起来挺严肃的中年人,从文件上抬起头,客气地笑了笑:“欢迎小陈。

赵强,就你嗓门大。”

又对陈晓阳点点头,“好好干。”

接着又走了宣传部、统战部几个科室,赵强显然人头很熟,递烟、开玩笑、介绍人,一套流程娴熟无比。

陈晓阳跟在后面,大部分时间只是点头、微笑、说“您好,初次见面,请多指教”,显得有些拘谨和生涩。

他不太适应这种过于热络甚至有点张扬的社交方式。

回到办公室,刘主任拿着一份文件过来:“晓阳,这里有一份下面乡镇报上来的春季农业生产小结的简报校样。

你仔细校对一遍,重点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下午下班前给我。”

“好的,主任。”

陈晓阳双手接过文件。

他回到座位,没有立刻开始校对,而是先找出去年同期的几份类似简报,对比着看格式和内容重点。

然后,他才拿起红笔,逐字逐句地审阅起来,神情专注,遇到不确定的词语或数据,就停下来查一下字典或手边的政策汇编。

老王从报纸上方抬眼瞥了他一下,眼神没什么温度,又低下头。

赵强则忙着打电话,联系协调会议时间。

中午,机关食堂里人声嘈杂。

赵强拉着陈晓阳和几个其他部门的年轻干部坐了一桌。

“晓阳,听说你是省师大毕业的高材生,怎么想着回我们这小县城了?”

一个戴眼镜的干事边扒饭边问。

陈晓阳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觉得基层更需要年轻人,也想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有志气!”

赵强用筷子点着他,转而压低声音,带着点过来人的戏谑,“不过啊,老弟,理想是那个……很丰满的,现实嘛……骨头有点硬。

你待久了就知道了,在这大院里头,光有本事不行,还得会做人,水里火里,都得趟得过去。”

旁边几人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陈晓阳也跟着笑了笑,没接话,低头默默吃着饭,感觉这大锅菜,味道似乎比学校食堂的还要重些。

下午,陈晓阳把校对好的简报交给刘主任。

上面用红笔工整地标出了几个标点错误和一处数据看起来不太合理的地方。

刘主任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嗯,看得很仔细。

不错。

以后办公室的文字把关,你要多用心。”

“我会的,主任。”

下班***响起,同事们陆续收拾东西离开。

陈晓阳把自己桌面的东西整理好,笔记本合上,钢笔套好笔帽。

又检查了一遍窗户是否关严。

他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轻轻带上门,锁好。

回那个租来的单间路上,他骑着车,晚风吹在汗湿的后背上,有点凉。

脑海里回放着这一天的种种:老门卫的审视,老王的沉默,赵强的活络,刘主任的审视,食堂里那些意味不明的话和笑声……他感觉到,这看似平静的县委大院,就像一本刚刚翻开扉页的大书,里面的字句和章节,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曲折。

但他此刻心里更多的,还是一种终于踏上征程的兴奋,和一股想要在这本大书上写下自己名字的冲动。

他用力蹬了一下脚踏板,自行车发出轻微的链条声,加速向前冲去,融入了县城下班时稀疏的车流里。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