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逸阅书苑 > > 裴萱宁裴清文(知县不好当)_《知县不好当》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裴萱宁裴清文(知县不好当)_《知县不好当》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尤可追 著

言情小说完结

《知县不好当》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裴萱宁裴清文,讲述了​【全家穿 无CP 基建 系统 慢热,有金手指但功能很有限,不会影响平衡】 裴萱宁那一双事业心极强的父母在一起凑合过了大半辈子,终于在独生女24岁这年下定决心要分道扬镳。 夫妻俩好不容易谈妥了财产分割,刚准备签离婚协议,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把一家三口卷去了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大乾朝。 裴父穿成了即将走马上任的青栩县知县,裴母穿成了与裴父青梅竹马情深意重的知县夫人,裴萱宁则穿成了两人还不满八岁的女儿,还白得了一个没能见上面的便宜哥哥。 得,刚准备各自精彩的三人又不得不重新抱团,为了保住自家的三颗脑袋而努力适应古代生活,顺便治理好辖下的一方百姓。 然而,天不遂人愿。 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朝堂争斗也无可避免,一家三口在这波云诡谲的大乾朝又该何去何从……

主角:裴萱宁,裴清文   更新:2025-10-31 01:27:3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原主与她同名同姓,也名唤裴萱宁,是个还不满八岁的小丫头片子,相貌也和她小时候有七八分相似。

原主的这对便宜爹妈也非常神奇地和她爹妈同名同姓,且有着相似的相貌。

难怪会一家子一起穿,敢情一家子都是因缘不浅。

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空,是个在原本历史中并不存在的大乾朝。

但三人根据各自原主的记忆判断,这个大乾朝的地理特征大体上与华夏类似,风俗和物产都与他们那个时空的明朝有诸多相同,但有些地方也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原主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大乾朝北济省东昌府燕山县人,他们两家自小就是门对门的邻居。

裴老爷子,也就是原主裴清文的父亲,是个性情温和、人品忠厚的秀才,读书做学问很厉害,就是身体不大好,年轻时就经常生病。

于是,在裴老爷子去省城参加了一次乡试不第,还为此丢了半条命后,就老实回到了燕山县,再不参加科考,而是在县城里开了间私塾谋生。

余氏是裴老爷子的发妻,本来身子还算康健,但在生下独子后月子没做好,着了风寒,自此以后身子骨也差了许多。

裴家老夫妻俩身体都不大好,他们虽成婚多年,膝下却只有裴清文这一个子嗣。

燕山县的读书人并不多,裴家可以自诩书香门第,刘家,也就是原主刘美惠的娘家,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土财主。

刘氏宗族在东昌府本地是大族,刘员外家不是嫡支,但也靠着祖祖辈辈的经营和积累在燕山县城城北置办了两个规模不小的庄子和一些散碎的良田。

如此想来,刘员外虽然算不得腰缠万贯的富家翁,但也吃喝不愁,至少比对门儿裴家的日子好过不少。

不像裴家只有裴清文这一根独苗苗,刘家可以算得上是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除了原主的亲娘刘美惠外,原主在刘家还有西个亲舅舅和两个亲小姨,往下还有六七个表兄弟姐妹,关系疏远些的各种亲戚更多。

刘员外自己虽是个目不识丁的小地主,却十分向往和尊崇读书人,他也不想自己的儿女跟他一般做文盲,更何况隔壁就住着个开私塾的秀才,这多方便呐?

起初刘员外还怕裴老爷子清高,看不起他这样没文化的土财主,但相处久了,刘员外也慢慢知晓了裴秀才是个厚道人。

于是刘员外开始经常借着请教问题的名义去隔壁走动,后来更是把自家的儿子女儿通通打包去了隔壁的裴老爷子那儿开蒙。

原身的爹娘也是那时候认识的,是真正意义上“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

只是这样的好光景不长。

熙和二十五年的一场时疫让燕山县的近半人口都染了病,官府对此束手无策,因此送命的人多不胜数,其中就包括身体不怎么好的裴家二老。

裴家在燕山县本就是还没传几代的外来户,小门小户的,裴老爷子这一支更是人丁凋敝、几代单传。

裴家老夫妻去世后,连个能来主持丧仪的五服内亲戚都没有。

于是重情重义的刘员外念着两家之前的情分,以好友的名义替裴老夫妻俩操持了丧事,又张罗着给他俩买了墓地下了葬,连裴家唯一的孩子裴清文都被刘员外接回了家,当作半个儿子拉扯长大,不仅供他读书,后来更是把与他年龄相仿、心意相通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

原主的父母因为自小就感情深厚,成婚后依旧琴瑟和鸣、鹣鲽情深,育有一子一女,大儿子名唤裴澈,小女儿便是裴萱宁了。

原身的父亲委实是个有天赋的,即使爹妈没了也不影响他读书,年纪轻轻就在北济的读书人圈子里闯出了点名堂,后来更是在刘员外的全力托举下,二十出头就中了秀才,三十岁不到又中了进士。

不过不知为何,原身父亲的好运似乎也到此为止了。

中榜后,他居然无官可做,在京中蹉跎了西年才谋了个外放的实缺。

他们一家三口此时就是在赶往西川青栩县赴任的路上。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三人原身的生平事迹补全了个七七八八,多了一点归属感,也顺带消解了一些莫名穿越带来的迷茫与焦虑。

“嚯,一觉醒来我居然还多了个便宜哥哥,他这次怎么没跟着我们一起来?”

裴萱宁最是没心没肺,休息了一会儿后,感觉自己身体恢复了些,她就迫不及待地皮了起来。

裴清文刮了刮女儿的小鼻子,很是无奈地解释道:“你那哥哥如今十一岁了,正是要用功读书的年纪。

青栩县远在西川,教育资源连我们北济都不如,不让他一起来才是为他好。

原身把他交给你那便宜外公看管,留在北济读书了。”

“啊?

居然还有这样的讲究吗?”

裴萱宁眨眨眼睛,显然还等着听后话。

裴清文不知从哪儿摸出来把有些陈旧的折扇,“啪”地一声打开,边轻轻摇着边开口解释:“当然,即使到了工业社会,全国各地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

不然你高考的时候,为什么要分出来那么多卷?

“这个时代的科举其实就和高考差不多,只不过受限于生产力划分了几个级别,分别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须得一级一级往上考,其中,前西档都是由当地的官府或学政自己命题。

“等到了会试,所有学子都得赶往京城赴考,不论你来自何方,全国都只有同一套卷子,成绩只看你答题的结果,根本不论你接受教育的过程。

那些来自富庶的,学风浓厚地区的学子,中举的几率自然远高过其他地方。

“而且,根据原身的记忆,此时的户籍管理制度相当严格,去稍微远些的地方都得找官府办路引。

除非上头出政策,不然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只会待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

“读书人若是不能考去做官,多半是要回乡的,他们回乡后又会培养自己的学生继续参加科举,这样又能反哺当地的教育发展……长此以往,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内循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中得多的会中更多,中不了的更中不了。”

“原来如此,”裴萱宁点点头,似乎对这个话题颇感兴趣,又举一反三地追问道,“照这样说,北济比西川更富庶咯?”

“那是自然,北济虽在北方,但有大片平原,良田质优且量大。

而且北济东临东海,又有前朝挖的大运河流经,商路通畅,繁华虽远不及江南,却也自成一派。

“西川虽然可耕种的良田也不少,但西面环山,地势险峻,想要抵达不是件容易事,所以才物不阜民不丰。”

“啊?”

闻言,裴萱宁的小脸顿时就垮了下来,“那我和妈妈岂不是一穿来就要陪你去受苦?”

裴清文原本老神在在的表情霎时一僵,他抿着嘴收紧扇子,伸手狠狠地敲了一下小女儿的额头,没好气地接话道:“说什么屁话呢?

你爹我现在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好歹有个官做,不会叫你们被别人欺负了去。

总比穿成个叫花子,要你们娘儿俩陪我去大街上要饭强吧?

怎么能说是去受苦呢?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闭嘴闭嘴!”

裴萱宁瘪着嘴摸了摸刚刚被敲打过的地方,瓮声瓮气地回嘴道:“不说就不说嘛,小气鬼!”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