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夜幕裹着霓虹的流光,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像被揉碎的星子,冷光刺得人眼睛发涩。
星耀传媒大厦32层的灯光依旧亮着,像一座被遗忘在繁华都市里的孤岛,电梯间的感应灯每隔五分钟闪一次,像某种疲惫的呼吸。
林悦揉了揉酸涩的眼角,指尖在键盘上顿了顿——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己经跳至**22:47**。
她将最后一份项目提案存盘,文件名是“云境地产·年度整合营销案·初稿”,后缀的“V7”像一枚勋章,记录着过去三天里她删改过的七版方案。
“又加班到这么晚?”
身后传来脚步声,同事小张拎着帆布包站在门口,影子斜斜地铺在林悦的工位上。
他的目光扫过她桌上半凉的咖啡杯,杯沿还沾着点她早上涂的豆沙色唇印,像某种未完成的宣言。
“王总说明天要初审。”
林悦扯了扯颈后的筋,肩膀酸得像灌了铅,“这种大项目,谁不想拼一把?”
小张的喉结动了动,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包带:“可你没听说吗?
苏晴上周刚陪云境的李总吃过饭——她爸和李总是高尔夫球友。”
他压低声音,像在分享某个禁忌的秘密,“昨天我路过王总办公室,听见他在打电话:‘这个项目,得给苏晴练练手。
’”林悦的指尖僵了僵。
苏晴——创意部的“公主”,家境优渥,笑起来像浸了蜜的棉花,却总在关键时刻“无意”把别人的方案改成自己的。
去年年终奖评比,林悦的客户案例被她“借鉴”了三分之二,最后拿奖的却是苏晴。
“各凭本事吧。”
林悦笑了笑,把提案文件夹抱在怀里,像抱着某种需要保护的东西。
走出公司时,晚风裹着秋寒扑过来,她裹紧了风衣,领口的纽扣硌得下巴发疼。
手机震动,是母亲的微信:“悦悦,妈给你熬了银耳羹,放在冰箱第二层,记得热了喝。”
对话框里还有一张照片:老家院子里的月季开得正艳,母亲的手指捏着花茎,指节泛着常年做手工的茧。
她的眼眶忽然热了。
父母一辈子在小县城做裁缝,供她读名校,只盼她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可站稳脚跟需要什么?
是才华?
是努力?
还是——她抬头望向大厦的玻璃幕墙,自己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某种模糊的剪影——是比别人更懂“规则”?
次日清晨,会议室里的空调开得太足,林悦的后背贴着椅背,能感觉到凉意渗进皮肤。
王总坐在长桌尽头,西装笔挺,领带夹是枚银质的“星耀”logo,像枚勋章。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六个人,最后停在林悦和苏晴身上:“这次云境地产的案子,预算八百万,是公司今年的重点。
我希望看到**真正的创意**,而不是套话和模板——”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声音像浸了冰的玻璃:“林悦,你先说。”
林悦站起身,指尖掐了掐掌心——这是她紧张时的小习惯。
她打开PPT,第一页是云境地产的LOGO,后面跟着一串数据:“云境近三年的客户画像显示,25-35岁的新中产占比从32%升至58%,他们更看重‘生活方式的共鸣’而非‘房子的属性’。
所以我建议,用‘城市梦境’为主题,融合AR互动与线下艺术展——”她指着屏幕上的效果图:“比如,在市中心广场搭建‘梦境入口’,观众用手机扫描,就能看到虚拟的云境楼盘漂浮在空中,还能‘走进’样板间,感受晨光从落地窗洒进来的样子。”
数据详实,逻辑清晰,画面感强得像真的。
讲完,她微微喘息,心跳如鼓。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王总未置可否,转头看向苏晴:“你呢?”
苏晴的笔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嘴角的笑像精心调过的咖啡,甜得恰到好处:“林悦的创意很有想象力,但执行风险太高——AR技术不稳定,万一现场出问题,客户会认为我们‘不专业’。”
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得像羽毛:“我觉得,不如走稳妥路线,主打‘家的温度’。
比如拍一支温情广告,用普通人的故事打动客户——毕竟,地产客户更看重‘安全’和‘信任’。”
她的目光扫过林抓住提案文件夹的手指,指尖轻轻点了点自己的笔记本:“林悦的方案,是不是太‘激进’了?”
王总微微点头:“各有千秋。”
他翻开笔记本,钢笔在纸上划出沙沙声:“这样,你们各自带团队,三天内提交细化方案。
我来定夺。”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
林悦正收拾资料,苏晴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有压力,我们是同事,也是朋友。”
她的香水味很淡,像某种昂贵的花,“晚上一起吃饭?
我请客,聊聊方案——说不定能互相借鉴呢。”
林悦看着她明亮的眼睛,竟一时无法拒绝,只轻轻点头。
可当她转身时,却瞥见苏晴的手机屏幕亮着——微信对话框上,备注是“王总”。
最后一条消息是:“林悦的方案己拿到,风格激进,客户大概率不会选。”
林悦的心,骤然沉了下去。
她快步走向茶水间,手指微微发抖。
镜子里的自己,眼底有血丝,神情疲惫得像只被雨淋湿的猫。
这就是职场?
你拼尽全力,却有人在背后轻描淡写地将你推入深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