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神话大唐逍遥仙

第2章 西市见闻

发表时间: 2025-11-10
歇了一夜,又灌下两碗苦涩的汤药,李悠然感觉身上松快了不少,虽然依旧虚弱,但至少能下地行走了。

柳氏本欲阻拦,但见他眼神坚定,又念及家中即将告罄的米缸,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仔细替他理了理身上那件最体面、却也洗得发白的青色圆领袍,再三叮嘱道:“早些回来,莫要逞强,若是不适,立刻回家来。”

“娘,放心,我只是去西市走走,透透气,顺便看看有无什么活计可做。”

李悠然安抚地笑了笑,目光扫过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望着自己的妹妹惠娘,心中那份改变现状的迫切感又加重了几分。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院门,清晨略带寒意的空气涌入肺腑,让他精神一振。

回头看了看自家低矮的土坯墙和斑驳的木门,再对比记忆中断壁残垣的影像,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融入了永嘉坊清晨略显嘈杂的人流中。

根据原身的记忆和路人的指引,李悠然朝着长安城西面的方向走去。

他所在的永嘉坊位置偏僻,越往西市方向走,街市便越发繁华,人流也愈发稠密。

车马粼粼,行人如织,吆喝声、说笑声、驼***混杂在一起,构成了盛唐长安独有的市井交响。

道路两旁,店铺逐渐增多,旗幡招展。

有卖绸缎布匹的,门口挂着色彩鲜艳的样品;有卖陶瓷器皿的,摆满了各式碗碟瓶罐;还有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空气中弥漫着煤烟与金属的味道。

这一切,都带着扑面而来的、鲜活生动的烟火气,远比前世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景象更为真实,也更为震撼。

这就是大唐,一个生机勃勃、包容开放的伟大时代。

然而,李悠然漫步其间,现代灵魂赋予他的敏锐观察力,却让他迅速捕捉到了许多潜在的“商机”,或者说,是当下这个时代在生活细节上的“不足”。

路过一个香气扑鼻的胡饼摊,饼子烤得金黄酥脆,十分诱人。

但他注意到,调味似乎只有盐和少许胡麻(芝麻),略显单一。

看到一个酒肆,招牌上写着“新丰美酒”,酒旗在风中摇曳。

他驻足片刻,嗅了嗅空气中飘散的酒气,带着明显的酸涩和浊气。

此时的酒多是低度的酿造酒或浊酒,口感粗糙,且极易变质。

高度蒸馏酒?

或许还是个空白。

在一个售卖“饴糖”和“石蜜”的摊子前,他仔细看了看。

所谓的“石蜜”是粗糙的蔗糖块,颜色暗沉,杂质颇多;而“饴糖”则是麦芽糖,粘稠甜腻,形态单一。

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冰糖?

闻所未闻。

他甚至在一个贩卖“饮子”(饮料)的摊铺前,看到所用的不过是些常见的草药、花果简单煎煮而成,种类有限,口感也未必佳。

“调味品、酒水、糖、饮品……处处是蓝海啊。”

李悠然心中暗忖,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感在血管中流淌。

这是来自信息时代的降维打击视角,让他如同一个手持藏宝图的探险家,行走在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沃土上。

“不过,贪多嚼不烂。

启动资金几乎为零,必须找一个成本最低、技术最简单、见效最快,而且受众广泛的项目。”

他大脑飞速运转,过滤着一个个念头。

肥皂?

需要油脂和碱,工艺虽不复杂,但原料成本和初期实验需要时间。

蒸馏酒?

需要专门的器具,成本高,且容易引人注目,不符合初期“苟住”的原则。

白糖?

提纯工艺相对麻烦,同样需要设备和原料。

正思索间,一股熟悉的、酸中带甜的气息隐隐传来。

他循着味道望去,只见一个老翁扛着个草靶子,上面零星插着几串红彤彤的果子,正是山楂(此时或称“赤爪子”、“酸枣”之类)。

那山楂个头不大,颜色却甚是鲜艳。

“山楂……饴糖……”一个闪电般的念头划过李悠然的脑海。

冰糖葫芦!

对!

就是它!

原料极其简单:山楂和糖。

山楂在此时并非稀罕物,价格低廉;糖虽然贵些,但初期用量不大,家里那点可怜的积蓄或许能支撑一次尝试。

技术毫无门槛:熬糖,蘸糖,冷却。

不需要任何高深技术,前世作为吃货,他曾在视频网站上看过无数次制作过程,自信能够复现。

视觉效果和口味极具冲击力:红果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酸甜可口,对古人的味蕾和眼球绝对是双重诱惑。

尤其能吸引女性和孩童——这可是消费的主力军之一。

易于携带和售卖:一根竹签串起,扛着就能走街串巷,非常适合他这种没有固定铺面的小贩起步。

“天助我也!”

李悠然几乎要抚掌轻笑。

这简首就是为他眼下处境量身定做的第一个创业项目!

目标锁定,他心中大定,开始更有目的地观察西市。

西市大门恢宏,车马人流如织,内部街道纵横,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来自天南海北,甚至西域胡商的店铺也比比皆是。

皮毛、香料、珠宝、药材……让人眼花缭乱。

他特意去售卖干果蜜饯和饴糖的区域转了转,仔细询问了山楂和饴糖的价格。

果然,山楂甚贱,几乎论堆搓卖。

而饴糖和品质好些的石蜜,价格则要高出不少,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心中快速盘算了一下成本与可能的售价,利润空间相当可观。

就在他大致摸清情况,准备打道回府,着手准备之时,目光却被西市一角一处略显不同的区域吸引了。

那里聚集着几个摊铺,卖的并非寻常货物。

有看起来像是江湖术士的人,面前摆着龟甲蓍草,号称卜算吉凶;有卖一些奇形怪状、似乎是“法器”的木质或石质雕刻;还有一个摊子上,摆放着一些风干的草药和不知名的兽骨,散发着奇异的气味。

“走过路过,莫要错过!

来自昆仑山下的灵玉,贴身佩戴,可辟邪祟,安心宁神!”

一个略显沙哑的吆喝声传来。

李悠然心中一动,想起了母亲昨日提到的坊间流言,以及自己那个光怪陆离的噩梦。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那个卖“灵玉”的摊子。

摊主是个穿着半旧道袍、眼神却有些游移的中年人。

摊子上摆着不少五颜六色的石头,大多粗糙不堪,显然是在糊弄外行。

但李悠然的视线,却被摊子角落一块不起眼的、黑黢黢的物件吸引了。

那似乎是一块兽骨,形状不规则,表面刻着一些他完全无法理解的、扭曲的纹路,纹路中似乎还残留着暗红色的、像是朱砂的痕迹。

当他的目光触及那些纹路时,竟隐隐感到一丝极细微的、难以言喻的悸动,仿佛那纹路蕴含着某种极其微弱而古怪的力量。

“小哥,好眼光!”

那摊主见李悠然驻足,立刻来了精神,拿起那块兽骨,“这可是上古凶兽‘蜚’的额骨,刻有巫祝秘文,专克一切阴邪鬼物!

挂在门上,保你家宅平安,百邪不侵!”

李悠然自然不信他的鬼话,什么“蜚”的额骨,多半是牛骨冒充。

但那奇异的纹路和那丝微弱的悸动,却让他留了心。

这个世界,似乎确实存在一些常理无法解释的东西。

“多少钱?”

他故作随意地问道。

“小哥是识货人,贫道与你结个善缘,五百文!”

摊主伸出五个手指。

李悠然嗤笑一声,转身就走。

五百文?

够他家好几个月的嚼用了。

“哎哎,别走啊小哥!

三百文!

二百文!

一百文也行啊!”

摊主在后面急忙降价。

李悠然头也不回。

他目前可没闲钱浪费在这些真假难辨的东西上。

不过,这个插曲让他更加确定,母亲口中的“不干净的东西”恐怕并非空穴来风,连西市都有专门卖“辟邪”物事的摊位,足见市场需求的存在。

“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考虑这些神神鬼鬼。”

他将这点疑虑压下,快步离开了这片区域。

在离开西市前,他又用身上仅有的几枚铜钱,买了一小包品质尚可的饴糖和一小袋新鲜的山楂。

他需要回去先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试验,确保冰糖葫芦能成功制作出来。

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李悠然踏上了归家之路。

他仿佛己经看到,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酸甜的气息吸引着无数顾客,铜钱如同流水般汇入他的口袋。

富家翁梦想的第一步,即将迈出。

然而,当他拐入永嘉坊那条熟悉的、略显安静的街巷时,目光下意识地瞥向了隔壁那座比自家院墙高出不少、门户也更为气派的宅院——王元王员外家。

依旧是门户紧闭。

不同于昨日的单纯安静,今日,一种莫名的死寂感笼罩着那座宅院。

连院墙上方探出的树木枝丫,都似乎透着一股不自然的萎靡。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极淡的、若有若无的……难以形容的气味,不像血腥,也不像腐臭,更像是一种……陈旧的、冰冷的灰尘气息,夹杂着一丝令人极不舒服的腥甜。

李悠然的心头没来由地一跳。

“是错觉吗?

还是……”他想起西市那个卖“灵玉”的摊主,想起那块刻着诡异纹路的兽骨,想起母亲昨日忧心忡忡的话语。

他摇了摇头,强行压下这股不安。

“多想无益,先顾好眼前。”

他握紧了手中装着山楂和饴糖的小布袋,推开自家那扇吱呀作响的院门。

“娘,我回来了。

我想到一个赚钱的法子,需要您帮把手。”

他将采购的东西放在桌上,脸上努力做出轻松的笑容,开始向疑惑的柳氏描述他的“冰糖葫芦”计划。

成功的实验,是打消母亲疑虑、获得支持的关键。

而在他的内心深处,隔壁王家那异样的死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荡开了一圈细微却无法忽视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