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逸阅书苑!手机版

逸阅书苑 > 其它小说 > 我警告了世界,世界却被我所救赎的未来毁灭

我警告了世界,世界却被我所救赎的未来毁灭

二胡王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网文大咖“二胡王”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我警告了世世界却被我所救赎的未来毁灭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男生生一种天穹是文里的关键人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男女主角分别是天穹,一种,章鸿光的男生生活全文《我警告了世世界却被我所救赎的未来毁灭》小由实力作家“二胡王”所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本站纯净无弹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6200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30 23:18:20。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我警告了世世界却被我所救赎的未来毁灭

主角:一种,天穹   更新:2025-10-31 00:49: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故事导语我不知道这场始于善意的拯救,最终会通向一场无可挽回的毁灭。他们说,

我是先知,是救世主。我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延续,铸造了抵御灾厄的钢铁天穹。

我给了他们一个没有天灾,没有饥馑,没有恐惧的黄金时代。但我也剥夺了他们的星空。

起初,我们只是觉得代价可以接受。但当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沉寂开始笼罩世界,

当新生的婴儿失去啼哭的力气,当最伟大的艺术家再也画不出一抹鲜活的色彩,

我才开始怀疑。我以为我带他们走出了沙漠,没想到,我只是亲手建造了一座更大、更舒适,

但没有出口的沙棺。我警告了世界末日,世界听从了。然后,在我所缔造的完美未来里,

世界迎来了真正的末日。那天,天空不再是天空,它变成了一块被缓缓撕开的黑布。

没有警报,没有挣扎。我们曾为之骄傲的“天穹”,像个脆弱的蛋壳一样无声碎裂。

我终于明白,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带领全人类,以最安逸、最无知、最整齐的方式,

集体走向灭亡。宇宙给了我们一张考卷,而我,亲手把所有人都带出了考场,然后锁上了门。

第 1 章柯震睁开眼。白色的天花板。很干净。左边是输液架,

透明的液体正一滴一滴往下掉,速度很慢。空气里有股消毒水的味儿,不浓,

还混着点从窗户缝里钻进来的青草气。我转了转脖子,骨节格当响了一声。

床头柜上放着个电子日历,上面有个数字:2047年6月11日。我坐起身,

把手背上的针头拔了。没觉得疼。血珠子冒出来一点,很快就凝住了。我盯着那点红色,

看了很久。屋里的电视开着,声音不大。一个女主持,穿着得体的西装,

字正腔圆地说话:“……‘启明星三号’探测器昨日成功传回火星地表高清图像,

地质结构分析工作正有序展开,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光着脚下了床,

木地板有点凉。我走到窗边,推开窗。三楼,不高。楼下有几棵老槐树,

阳光从叶子缝里洒下来,在地上印出碎金子一样的光斑。有人在散步,有车开过去,

安安静静的。一切都跟新的一样。我低头看自己的手。这双手,指节分明,

皮肤上能看到青色的血管。没有老茧,没有那种辐射灼伤留下的、洗不掉的暗斑,

指甲缝里也没有黑色的机油。这不是一双在地下城修了十年空气过滤系统的手。十年。灰烬。

没完没了的警报声。还有钢铁地堡里,那片用灯光模拟出来的、永远昏黄的天。

那些记忆就像刻在骨头里,一动就疼。我没掐自己,也没觉着这是个梦。

梦没有这么真实的气味,也没有这么暖和的阳光。我走到电视机跟前,按了关机键。

嗡的一声,世界彻底静了。我需要找个人。一个叫章鸿光的人。三年前,也就是现在,

他应该是国家最高安全顾问办公室的头儿。我得找到他,告诉他一些事。一些关于三年后,

会有一场叫“灰烬流”的东西,把地表上的一切都烧成玻璃渣子的事。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个疯子说的话。可我脑子里有那些东西。完整的技术数据,

精确到秒的爆发时间,还有上一世,人类为了活下去,

造出来的那些失败的、半成品的大家伙的图纸。我换上病号服,走到门口。

两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正走过来,看到我,愣了一下。“柯先生?您醒了!感觉怎么样?

”年纪大点的那个问,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我很好。”我说,“我要出院。

”“这可不行,您因为过度劳累导致了严重的神经衰弱,需要静养。”年轻的那个急忙说。

我看着他,没说话。我的眼神可能有点不对劲,他被我看得往后缩了缩。“我没病。

”我的声音很平,像在说一件跟自己没关系的事。“我只是……做了个很长的梦。

”我没跟他们多废话,直接走出了病房。走廊很长,白得晃眼。我需要一部电话,

或者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我得联系上章鸿光。我知道他接下来一周的全部行程,

我知道他会去哪里参加一个半公开的航天技术研讨会。我也知道,三天后,

一颗编号为N-2047的小行星,

会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和国际空间站的废弃太阳能帆板发生一次极小的剐蹭。

这件事不会上新闻,只会被当成一次普通的太空垃圾碰撞事件,记录在内部档案里。

这是我的敲门砖。一块能敲开通往世界最高权力大门的、来自未来的砖头。

我推开走廊尽头的安全门,外面的风一下子灌了进来。我深深吸了一口。

空气里没有灰尘的味道。真好。第 2 章找到章鸿光比我想象的要容易,也更难。

容易的是,我知道他在哪儿。三天后,在城西的国家科技会展中心,

有一场关于“深空资源开发”的闭门会议。他是主持人。难的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一个刚从医院跑出来的、履历干净得像张白纸的普通工程师。我连会展中心的大门都进不去。

我没试着硬闯。我在会展中心对面找了个小面馆,要了碗最便宜的阳春面。

面馆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一边下面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戏。咿咿呀呀的,有点吵,

但让人心里踏实。我一边吃面,一边用面馆的公共光脑查资料。我的身份信息还在,

工作单位是一家不大不小的机械设计公司。存款不多,刚够付这几天的饭钱。

我需要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让章鸿光必须见我。小行星N-2047就是这个理由。

我用剩下的钱买了一部最便宜的个人终端,注册了一个新的加密邮箱。然后,

我给安全顾问办公室的公共邮箱发了一封邮件。邮件很短。“章鸿光先生:三天后,

6月14日上午10点17分32秒,近地轨道编号N-2047的小行星,

将与‘前哨’国际空间站已废弃的3号太阳能帆板发生碰撞。

碰撞点坐标附上一长串精确数据。这不是演习,也不是玩笑。

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知道这个,请来见我。我就在你会场对面的‘老李面馆’。

”我没署名。发完邮件,我就关了终端,继续吃面。面有点凉了,坨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三天,我每天都来这家面馆,每天都坐在同样的位置,每天都点一碗阳春面。

我看着对面宏伟的会展中心,人来人往,各种挂着特殊牌照的车进进出出。我很有耐心。

在地下城里,耐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你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等配给,等维修指令,

等下一次不知道会不会响起的、代表着过滤系统彻底崩溃的最终警报。第三天上午,

十点刚过。面馆里没什么人。我正小口喝着面汤。一辆黑色的轿车,没有牌照,

悄无声息地停在了面馆门口。车上下来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很高大,表情跟石头一样。

他们走进面馆,目光像雷达一样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我身上。其中一个走到我面前,

声音很低:“是您发的邮件吗?”我点点头,放下筷子。“章先生想见您。

”我跟着他们上了车。车里很安静,玻璃是单向的,从里面能看到外面,外面看不到里面。

车子没有开进会展中心,而是绕到了后面一个不起眼的入口。

我在一间很小的接待室里见到了章鸿光。他比我记忆里要年轻一些,头发还是黑的,

没什么皱纹,但眼神跟记忆里一样,深不见底,像古井。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

上面应该是我发的那封邮件。“你说的事,发生了。”他开门见山,声音很沉稳。

“时间、坐标,分秒不差。空间技术部门的人一开始以为是系统预警,后来才发现,

他们的预警比你的邮件晚了足足半个小时。”他抬起头,看着我。“现在,你可以告诉我,

你是谁。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些。”我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叫柯震。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说的不是预言,是历史!

是刻在我脑子里的、你们所有人的墓志铭!”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三年后,

2050年8月22日,一场被后人命名为‘灰烬流’的宇宙灾难将会降临。它不是陨石,

不是辐射,是一种人类目前无法理解的高能粒子流。它会剥离整个地球的大气层,

烧毁地表的一切。所有生命,都会在几小时内化为焦炭。”接待室里安静得可怕。

我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一下一下地跳。章鸿光没有马上说话。他只是那么看着我,

看了很久很久。久到我以为他会叫人把我当疯子抓起来。然后,他开口了,只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做什么?”第 3 章章鸿光的反应,是我没想到的。我准备了无数的说辞,

准备了更多的技术细节来证明自己。我甚至做好了被当成精神病人,

在审讯室里耗上几个星期的准备。但他没有。他只是问,我们需要做什么。那一刻,

我重生以来一直紧绷的神经,忽然松了一下。这感觉很陌生。

就像一个在黑暗里走了太久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点光。“我们需要造一个‘盖子’。”我说,

声音有些沙哑。“一个覆盖全球的行星级电磁护盾。利用地球自身的磁场作为基础,

放大、增幅,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天穹’,把‘灰烬流’挡在外面。”“行星级护盾?

”章鸿光皱起了眉头,“这在理论上都还只是个猜想。

能源、材料、控制系统……没有任何一样是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我知道。”我点了点头,

“但我们没得选。而且,我脑子里有图纸。”我闭上眼睛,

前世那些失败的、半成品的蓝图在脑海里像潮水一样涌来。那些耗费了无数天才的智慧,

最终却因为时间不够、资源不足而功亏一篑的设计。“上一世……我们花了十年时间,

才勉强摸索出正确的方向。但太晚了。地下城邦的能源耗尽时,护盾的完成度还不到20%。

”我睁开眼,看着他,“但现在,我们有三年。足够了。”章鸿光沉默了。他站起来,

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这件事太大了。”他低声说,“大到我一个人做不了主。

我需要证据,需要让你背后的人……或者说,让你脑子里的知识,得到验证。

”“我就是证据。”我说,“除了刚才的小行星,我还可以给你更多。下个月,

欧洲航天局的‘赫尔墨斯’号卫星会因为一个软件BUG失联三天。两个月后,

赤道太平洋海底的一座火山会突然喷发,引发一场小范围的海啸。

”我把我记忆里所有近期会发生、但又不足以引起公众恐慌的小事件,一件一件地说了出来。

章鸿光没有打断我,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的表情很凝重,

像是在评估我说的每一句话的分量。“好。”等我说完,他终于停下脚步。“从现在开始,

你不能离开这里。我们会为你提供最好的条件,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脑子里的东西,

一样一样地写下来。尤其是你说的那个‘天穹’的技术细节。”“柯震,”他看着我,

眼神异常严肃,“我姑且相信你。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信。接下来,

你会见到这个国家最顶尖的科学家,最厉害的工程师。他们会像拆解一台机器一样,

拆解你的每一个想法。你要做好准备。”我点头。我当然知道。接下来的一个星期,

我被安置在一个绝对机密的研究所里。这里像是建在地下,没有窗户,空气永远是恒温的。

每天,都有不同领域的人来找我。

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专家、天体动力学博士……他们每个人都带着怀疑和审视的目光。

我开始画图,开始写公式。

“天穹系统”的整体构想、核心的“地磁增幅线圈”设计、能量导向的“超流体冷却方案”,

所有我能记住的一切,都画在了纸上。起初,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不屑和嘲讽。

“用地磁当能源基础?这是民科才会有的想法。”一个头发花白的物理学泰斗敲着桌子说。

“超流体冷却?你知道维持这种状态需要多低的温度和多大的能量吗?这根本不现实!

”另一个能源专家反驳。我没有争辩。我只是把我记忆里的关键参数和解决方案写给他们看。

“磁场谐振频率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数值,需要用这个公式进行修正,

考虑到太阳风和地核活动的动态影响……”“冷却管道的材料不能用传统的合金,

需要一种碳基晶格复合材料,原子结构是这样的……”争论越来越少,他们脸上的怀疑,

慢慢变成了震惊,然后是难以置信。一个星期后,章鸿光再次出现在我面前。他的身后,

站着那个之前说我是“民科”的物理学泰斗。老教授的脸色很复杂,有激动,有困惑,

还有一丝敬畏。“柯先生,”他对我鞠了一躬,声音都在发抖,

“你画的那个‘动态谐振’模型……我们用超算跑了七十二个小时,它……它是完美的。

它解决了困扰我们物理学界三十年的一个难题。”章鸿光看着我,深吸了一口气。

“最高层已经批准了。”他说,“项目代号‘天穹协议’。从今天起,它将是这个国家,

乃至这个星球的最高优先级。柯震同志,欢迎你,成为天穹的奠基人。

”第 4 章“天穹协议”启动的速度快得惊人。没有繁琐的流程,没有无穷无尽的会议。

章鸿光的魄力超出了我的想象。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国家这部庞大的机器,

就围绕着我脑海中的那几张草图,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我被任命为项目的“首席技术顾问”。这个头衔很虚,但我知道,

它意味着我拥有对所有技术路线的最终决定权。一个以前世最顶尖的大脑为班底,

现在更是集结了全国精英的科研团队,迅速组建完成。他们中的很多人,

昨天还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今天就要听从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程师的“指导”。

最初的几天,气氛很微妙。我们在一个巨大的环形会议室里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我坐在主位上,下面是上百张陌生的面孔。有白发苍苍的院士,也有意气风发的年轻博士。

他们的眼神里,好奇、怀疑、不服,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柯顾问,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他是国内最著名的等离子体物理专家,姓王。

“我们都看过了您的初步构想。很……大胆。但里面有很多东西,

违背了我们现有的物理学常识。比如您提到的‘空间能量的定向汲取’,

这几乎是在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知道,这是第一道坎。

我必须让他们彻底信服。不是靠章鸿光的命令,而是靠我自己。“王教授,”我站起来,

走到巨大的全息投影前,“您说的没错,它确实挑战了我们‘现有’的认知。但我们的任务,

不是在现有知识的框架里打转,而是要创造一个新的框架。

”我调出了前世一个夭折的实验数据模型。“这是上一……一个被废弃的理论模型。

它假设在某种高维弦振动下,能量可以不通过传统介质,实现短距离的定向跃迁。

这个理论因为无法在实验室里被证实而被放弃了。”我一边说,

一边在模型上飞快地修改着参数。这些参数,

是前世牺牲了三艘无人探测器和无数次失败才得到的血的教训。“但是,

他们忽略了一个变量。那就是地球磁场在特定宇宙射线激发下的‘量子泡沫’效应。

如果我们把这个变量加进去……”我输入了最后一个参数。嗡的一声,

原本混乱无序的能量模型,瞬间变得清晰、稳定。一条美丽的、纯能量构成的通道,

在模型的两点之间形成。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王教授张着嘴,扶了扶眼镜,

死死地盯着那个模型,像是看到了神迹。

“这……这不可能……这个算法……天哪……”他喃喃自语,然后猛地抬头看我,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参数的?”“我梦见的。”我平静地说。没人笑。所有人都看着我,

眼神里最后的一丝怀疑,被敬畏和狂热所取代。那一刻,我成了他们眼中的“先知”。

从那天起,“天穹协议”进入了快车道。以国家力量为后盾,资源被无限量地调集过来。

全球最先进的超算中心为我们连轴运转,最大的矿山为我们开采特殊矿石,

最精密的工厂为我们生产前所未见的零件。为了掩人耳目,对外的说法是,

我们在建设一个覆盖全球的“新一代清洁能源网络”。这个说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真的。

整个世界都为这个宏伟的目标而沸腾。新闻里每天都在报道工程的惊人进展,

无数年轻人受到感召,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建设中来。

社会上洋溢着一种久违的、积极向上的昂扬气氛。每个人都相信,

他们正在亲手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站在项目的中央控制室里,

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看着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工程师们在世界各地的工地上挥洒汗水。

一种奇异的感觉在我心中升起。我正在用一个巨大的谎言,去拯救所有人。而他们,

却在这个谎言的激励下,迸发出了最真实、最璀璨的光芒。“未来,我们的子孙会记住今天。

”在一次项目动员大会上,我对着台下成千上万双亮晶晶的眼睛说,

“我们不再祈求天空的怜悯,因为我们将成为天空本身!”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在那一刻,我几乎以为,我真的成了救世主。第 5 章时间在飞速流逝。一年,两年。

“天穹系统”的建设,像一个有生命的巨人,在全球各地拔地而起。在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处,

巨大的地磁增幅线圈阵列被埋入地下。每一个线圈都有一座城市那么大,它们在地下沉睡,

像蛰伏的巨龙。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数万平方公里的光能转化板铺展开来,

从太空中看下去,像一块镶嵌在金色沙海里的蓝色宝石。

它们将为整个系统提供启动和维持的初始能量。在太平洋的最深处,

由全自动机器人建造的超低温冷却站已经就位。它们将用冰冷的海水和复杂的超流体技术,

为整个天穹系统降温。我几乎没有一天是完整休息过的。我的办公室就在中央控制室的隔壁,

一张床,一张桌子,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我每天要处理来自全球上千个工程节点的技术问题,

审批无数个设计方案。我瘦了很多,眼窝深陷,但精神却处在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

我看着这个由我一手催生的庞然大物,一天天变得完整,变得强大。那种成就感,

那种亲手改变世界命运的感觉,像一种烈酒,让我沉醉。前世的记忆,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

“南美3号节点的能量输出不稳?让他们检查一下A7冷却管道的第三个阀门,

那里的合金配比有问题,在低温下会产生微小的形变。”“欧洲的总控制系统蓝屏了?

是底层代码里一个关于时间戳的BUG,把系统时间回调0.01秒,然后打上这个补丁。

”“同步轨道上的能量中继卫星失联了?不用管它,是太阳风暴的干扰,

半小时后会自动恢复。”一次又一次,我像一个无所不知的神明,精准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先知”、“柯神”,这些外号在项目内部流传开来。他们看我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敬畏,

变成了近乎盲目的崇拜。他们不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做”。这种感觉很危险,

但我却无法自拔。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感到一丝来自灵魂深处的疲惫和恐惧。

我害怕自己记错任何一个细节,害怕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我反复地在脑中回忆前世的一切。那场灾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失败的技术尝试,

每一次绝望的挣扎。那些画面,像是烙铁,印在我的灵魂上。章鸿光偶尔会来看我。

他老了一些,鬓角已经花白。他通常只是默默地看我工作,给我带来一些热饭热菜。

“你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有一次,他看着我布满血丝的眼睛说。“我没时间了。

”我头也不抬地回答,手指在虚拟屏幕上飞快地滑动。“柯震,”他把饭盒放在我桌上,

“有时候,我看着你,会觉得你不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你的眼睛里,

好像装着一个已经死掉的世界。”我的手指顿了一下。我抬起头,看着他。

他的眼神里没有怀疑,只有一种深深的……怜悯。“章老,”我轻声说,“等这一切结束了。

我想好好睡一觉。”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再说什么。还有一年,“灰烬流”就要来了。

天穹系统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90%。剩下的,

就是最核心的部分——全球能量网络的并联,以及主控系统的最终启动测试。一切,

都似乎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我以为,我即将把那个死掉的世界,从我的眼睛里彻底抹去。

第 6 章决定的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准备进行“天穹系统”的第一次全功率启动测试。

地点是在戈壁滩深处的一个地下总控中心。巨大的环形屏幕上,

显示着全球数万个节点的状态。绿色的指示灯,像一片广阔的森林,代表着一切正常。

控制中心里挤满了人,都是项目里最核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和兴奋。这就像一场大考,而我们已经准备了将近三年。

“各单位注意,启动测试倒计时开始。”总指挥的声音在广播里响起。“三。”“二。

”“一。”“启动!”我按下了面前那个红色的启动按钮。

嗡——一声低沉到几乎无法用耳朵捕捉的轰鸣,从地心深处传来。

整个控制中心都感到了轻微的震动。环形屏幕上,代表能量流动的蓝色光带,

从世界各地的能源站涌出,汇入地下的主干网络,然后像心脏泵出的血液一样,

冲向分布在全球的每一个地磁增幅线圈。“能量输出稳定!”“线圈阵列已激活,

磁场强度正在攀升!”“冷却系统正常,温度稳定在绝对零度以上0.5K!

”数据流像瀑布一样在屏幕上刷新。我紧紧盯着代表全球磁场强度的那个核心指数。

它在稳步上升。10%,30%,60%……当指数攀升到90%的时候,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科学家突然喊了起来。“等等!报告!

在E7宇宙射线过滤通道检测到异常信号!”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慌。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块小屏幕被立刻放大到主屏幕中央。

上面显示着一条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背景波形。它看起来毫无规律,

就像收音机没调准频道时发出的沙沙声。“这是什么?”王教授,就是那个等离子体专家,

皱着眉问。“不……不知道。”女科学家紧张地操作着,“它的能量级别非常非常低,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宇宙射线。

它……它就像是宇宙本身的背景噪音。”“能分析出它的成分吗?”我问,

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行,它的信号太弱,而且性质很奇怪,

我们现有的任何传感器都无法捕捉它的实体,只能感应到它的‘存在’。”“立刻中止测试!

”王教授果断下令。“不行!”我几乎是吼出来的。所有人都看向我。“测试不能停。

”我盯着那条波形,冷冷地说,“上一世……没有这个东西。”我的脑子在飞速运转。

前世的记忆里,关于“灰押流”的每一个数据都清晰无比,

但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背景噪音”。这是一个变数。一个我无法掌控的变数。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排除它。“柯顾问,我们对它一无所知。”王教授急了,

“万一它和护盾能量产生什么未知的谐振反应,后果不堪设想!”“正因为它未知,

所以才要排除!”我反驳道,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尖锐,

“我们的目标是100%防御‘灰烬流’!

天穹系统必须是一个纯净的、绝对安全的‘无菌室’!

我不能容忍任何一点点不确定因素存在!万一它就是‘灰烬流’的某种前导粒子呢?

这个责任谁来负?”“安全第一”的原则,像一座大山,压倒了所有的科学探索精神。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