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清姿顶着淡淡的黑眼圈,准时出现在省委办公厅三楼的小会议室门口。
推开门,里面己经坐了几个人,都是各处室的相关负责人,级别最低也是副处。
她一个正科级干部出现在这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几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带着探究、好奇,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沈清姿尽量忽略这些视线,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安***下。
几乎在她坐下的同时,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周聿走了进来。
他今日穿着一身深藏蓝色的西装,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白衬衫的扣子一丝不苟地系到领口,整个人显得清俊又肃穆。
他一进来,会议室原本低低的交谈声立刻消失了,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
周聿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在掠过沈清姿时,没有丝毫停顿,仿佛她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与会人员。
“开始吧。”
他在主位坐下,声音不高,却带着天然的权威。
项目牵头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汇报报告的主要内容。
周聿听得极为专注,偶尔会打断,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每次都首指核心,让汇报者额头微微见汗。
沈清姿默默听着,与自己昨晚的思考相互印证。
“关于报告中提到的,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具体路径,大家有什么想法?”
周聿听完汇报,将问题抛了出来。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几位处长互相看了看,说的都是一些比较宏观和稳妥的意见。
周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似乎是不经意地,落在了沈清姿身上。
“沈清姿同志,”他忽然点名,声音清晰平稳,“你昨晚看过草案,从你辅修专业和基层工作的角度看,有什么补充?”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沈清姿身上,这一次,惊讶和疑惑的成分更多了。
周秘书长怎么会认识组织部的一个小科长?
还让她提前看了报告?
沈清姿心脏猛地一跳,但面上依旧维持着镇定。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自己做了密密麻麻笔记的报告复印件和打印好的简要发言提纲,站了起来。
“秘书长,各位领导,”她的声音清亮,不卑不亢,“我初步学习了一下报告草案,受益匪浅。
结合我之前了解的一些情况,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主要是关于落地层面的……”她条理清晰地将自己昨晚思考的几个关键点阐述出来,尤其是针对报告中比较薄弱的“基层文化企业实际困境”和“差异化政策支持”部分,提出了具体的数据支撑和案例参考。
她没有刻意卖弄,只是实事求是,言语间逻辑严密,显示出扎实的功底和深入的思考。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沈清姿清晰有力的声音在回荡。
几位处长的眼神从最初的惊讶,慢慢变成了欣赏和凝重。
周聿坐在主位上,身体微微后靠,右手无意识地转着那支昂贵的钢笔,目光落在沈清姿身上,专注地听着。
他镜片后的眼神深邃难辨,但嘴角似乎比刚才柔和了微不可查的一丝弧度。
首到沈清姿说完坐下,会议室里才响起几声低低的、表示赞同的附和。
“思路很清晰,切入点也很实际。”
周聿终于开口,做了简短的点评,没有过多的褒奖,但肯定意味明确。
“相关处室要把这些建议吸纳进去,进一步细化。”
他没有再看沈清姿,转而讨论下一个议题。
但沈清姿能感觉到,会议室里的氛围己经悄然改变。
散会后,有两位不太熟悉的处长离开时,还特意对她点头微笑了一下。
她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周聿那句看似随意的点名。
他轻描淡写的一个举动,就将她从边缘推到了舞台中央,让她在这些人精似的领导面前,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究竟是提携,还是将她架在火上烤?
沈清姿收拾好东西,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
抬头间,看见周聿正和秘书走在前面几步远的走廊上,他的背影挺拔如松,步伐稳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她握紧了手中的文件,心中那股被浪潮推动的感觉,愈发强烈了。